企業(yè)綜合所得包括什么所得項目(一文簡述企業(yè)綜合所得包括的4個內(nèi)容)
來源:牛賬網(wǎng) 作者:牛小編 閱讀人數(shù):11167 時間:2023-09-22
企業(yè)綜合所得包括什么所得項目(一文簡述企業(yè)綜合所得包括的4個內(nèi)容),詳細的內(nèi)容小編已經(jīng)整理好放在下文啦,有需要的小伙伴快來閱讀以下文章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綜合所得包括四種所得,分別是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quán)使用費所得。
其他五項比如經(jīng)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chǎn)租賃所得、財產(chǎn)轉(zhuǎn)讓所得、偶然所得屬于分類所得。
綜合所得收入額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quán)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綜合所得收入額 = 工資薪金收入額 + 勞務報酬收入*80% +特許權(quán)使用費收入*80% + 稿酬收入*80%*70%
說明1:
三項綜合所得以每次收入減除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費用按八百元計算;
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百分之二十計算。
說明2:
工資薪金收入=收入
勞務報酬收入=收入*(1-20%)
稿酬收入=收入*(1-20%)*(1-30%)
特許權(quán)使用收入=收入 *(1—20%)
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居民個人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 = 綜合所得收入額 – 基本減除費用60000 – 三險一金專項扣除– 6項專項附加扣除 – 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和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yè)捐贈。
說明:四項扣除的標準
1、基本減除費用:5000元/月,6萬元/年
2、專項扣除:三險一金
3、專項附加扣除:6項
子女教育、繼續(xù)教育、大病醫(y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yǎng)老人等支出。
4、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4項
企業(yè)年金或職業(yè)年金(財稅【2013】103號)
商業(yè)健康保險(財稅【2017】39號)
稅收遞延型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財稅【2018】22號)
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yè)捐贈(財稅【2019】99號)
綜合所得應稅所得額
2019年度綜合所得應稅所得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應退或應補稅額
2019年度匯算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2019年已預繳稅額。
參考政策一
《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規(guī)定: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勞務報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許權(quán)使用費所得;(五)經(jīng)營所得;(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七)財產(chǎn)租賃所得;(八)財產(chǎn)轉(zhuǎn)讓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guī)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參考政策二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參考政策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 取得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情形包括:
(一)從兩處以上取得綜合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的余額超過6萬元;
(二)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quán)使用費所得中一項或者多項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的余額超過6萬元;
(三)納稅年度內(nèi)預繳稅額低于應納稅額;
(四)納稅人申請退稅。
參考政策四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44號)規(guī)定:
一、2019年度匯算的內(nèi)容
依據(jù)稅法規(guī)定,2019年度終了后,居民個人(以下稱“納稅人”)需要匯總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quán)使用費等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的收入額,減除費用6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和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yè)捐贈(以下簡稱“捐贈”)后,適用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并減去速算扣除數(shù)(稅率表見附件),計算本年度最終應納稅額,再減去2019年度已預繳稅額,得出本年度應退或應補稅額,向稅務機關申報并辦理退稅或補稅。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2019年度匯算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2019年已預繳稅額
依據(jù)稅法規(guī)定,2019年度匯算僅計算并結(jié)清本年度綜合所得的應退或應補稅款,不涉及以前或往后年度,也不涉及財產(chǎn)租賃等分類所得,以及納稅人按規(guī)定選擇不并入綜合所得計算納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等所得。
二、無需辦理年度匯算的納稅人
經(jīng)國務院批準,依據(jù)《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涉及有關政策問題的公告》(2019年第94號)有關規(guī)定,納稅人在2019年度已依法預繳個人所得稅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無需辦理年度匯算:
(一)納稅人年度匯算需補稅但年度綜合所得收入不超過12萬元的;
(二)納稅人年度匯算需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的;
(三)納稅人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一致或者不申請年度匯算退稅的。
企業(yè)綜合所得包括什么所得項目(一文簡述企業(yè)綜合所得包括的4個內(nèi)容)的內(nèi)容大家應該都清楚了吧,財務工作就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工作,很多政策都是不斷在變的,想了解跟多相關內(nèi)容可以來牛賬網(wǎng)哦,我們有專業(yè)的老師為您解答疑惑。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是一件需要毅力、需要耐力的事情,在會計這個行業(yè),政策變化、知識更新都是較為常見的事情,因此活到老學到老并非夸夸其談,為了讓小伙伴們在學習的道路上順順當當,牛賬網(wǎng)現(xiàn)推出稅務資料免費領的活動,純干貨、純贈送,趕緊看看吧。
資料二:增值稅、個稅、社?!W(wǎng)上報稅申報流程(電子版分享)
資料三:剛畢業(yè)大學生,竟然不需要老會計帶,原來是偷偷學習了這個
更多會計實操干貨資料點擊免費領取它就屬于你哦。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