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心理學基礎知識
來源:牛賬網 作者:牛小編 閱讀人數:12540 時間:2022-04-06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熱度持續(xù)走高已經不是新鮮事了。通過實施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考查申請人是否具備教師職業(yè)道德、基本素養(yǎng)、教育教學能力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ié)撡|,下面就和老師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有關第一節(jié) 心理學基礎知識問題的解答吧。
牛賬網為大家提供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必刷2000題,發(fā)布教師資格復習資料、練習題和參考答案,讓大家暢游教資題庫,幫助考生了解教師資格考試的題型和難度,讓大家輕松拿證!
第一節(jié) 心理學基礎知識
刷真題
一、單項選擇題
1.【精析】D感覺對比是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象。用不同顏色粉筆區(qū)分形近字的相異部分,利用的就是感覺對比的規(guī)律。
2.【精析】A聯覺是指一種感覺兼有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顏色的刺激不僅引起視覺還引起溫度覺的變化,故為聯覺。
3.【精析】D聯覺是指一種感覺兼有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悅耳美妙的輕音樂”是聽覺,使人產生了“春風拂面之感”是觸覺,這種聽覺兼具觸覺的心理現象,屬于聯覺。
4.【精析】B把知覺的對象優(yōu)先地從背景中區(qū)分出來的特性叫知覺的選擇性。教師用彩色粉筆標出容易寫錯的筆畫,可以使學生很快地識別到易錯的筆畫,即優(yōu)先地將易錯筆畫從背景中區(qū)分出來,因此利用的是知覺的選擇性。
5.【精析】D我們對許多種族都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刻板觀念,認為某個人具有他所在類別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叫作刻板效應。南方人、北方人說的是不同類別的群體,因此是刻板效應。
6.【精析】B短時間內注意周期性地不隨意跳躍現象稱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動搖,它是由人的感受性不能長時間地保持固定的狀態(tài),而是間歇性地加強和減弱造成的。題干中的注意反復變化的現象即屬于注意的起伏。
7.【精析】B根據過度學習的觀點,過度學習達50%,即學習程度為150%時,保持的效果最佳。
8.【精析】A前攝抑制指先前學習的材料對后學習的材料的回憶或再認產生的干擾。題干中小學生先學會的漢語拼音的發(fā)音對后面學習英語字母的發(fā)音產生了干擾作用,屬于前攝抑制。
9.【精析】B前攝抑制是先前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后學習材料的干擾作用。倒攝抑制是后學習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先前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學習一篇課文,中間部分容易忘記的原因是:課文的開始部分只受倒攝抑制的影響;結尾部分只受前攝抑制的影響;中間部分則受兩種抑制的影響,因而最容易遺忘。
10.【精析】D適當的過度學習指的是150%的學習,題干中麗麗10分鐘恰好會背,再背5分鐘就是150%的學習,因此使用的知識保持方法是適當的過度學習。
11.【精析】A思維的間接性是指人們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識經驗對客觀事物進行間接的認識。教師通過觀察學生言行舉止這個外在表現來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體現了思維的間接性。
12.【精析】D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的認識。題干中學生通過不同鳥的特征概括出鳥的本質特征,把鳥類與其他動物區(qū)分開來,即為概念。
13.【精析】C思維的流暢性即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產生觀念數量的多少。對同一問題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其流暢性越高。由題干中“在規(guī)定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列舉出‘杯子’的用途”可知,這是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流暢性。
14.【精析】C思維的變通性即思維活動的靈活程度,是指擯棄以往習慣性的思維方法而開創(chuàng)不同方向的能力。成成在回答問題時能觸類旁通,不墨守成規(guī),說明其思維活動靈活,具有變通性。
15.【精析】D頭腦風暴法是指通過集體討論,使思維相互撞擊,迸發(fā)火花,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題干中張老師鼓勵學生列舉所有可能的想法,是通過頭腦風暴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16.【精析】A道德感是根據一定的道德標準評價人的思想、意圖和言行時所產生的主觀體驗。它表現在對待國家、集體、工作、事業(yè)、學習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各個方面,如愛國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責任感、義務感、事業(yè)心、榮譽感、羞恥感、自尊心等。題干中小英通過幫助小勇輔導功課,體會到助人為樂的快樂,這種情感屬于道德感。
17.【精析】C理智感是人認識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情感體驗。題干中的欣欣是在認識事物即解決數學問題中體驗到了喜悅感,因此屬于理智感。
18.【精析】C趨避沖突指對同一目標兼具好惡的矛盾心理?!爱敯喔刹俊奔葘π∮⒂形Γ瑫r又使小英有所顧慮,因此屬于趨避沖突。
19.【精析】B雙避沖突指必須從希望回避的兩種事物中選擇其一的心理狀態(tài)。寫作業(yè)和教師懲罰都是學生試圖回避的,因此是雙避沖突。
20.【精析】C勤奮與懶惰屬于對生活、學習、勞動、工作的性格態(tài)度特征,“笨”和“拙”是能力的體現,因此,“笨鳥先飛”“勤能補拙”體現的是性格對能力的影響。
21.【精析】A612歲是埃里克森人格八階段理論中的勤奮感對自卑感階段,相當于小學階段,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勤奮感。
22.【精析】D原型啟發(fā)是指從其他事物或現象中獲得的信息對解決當前問題的啟發(fā)。由“茅草”的啟發(fā)發(fā)明了“鋸子”即為原型啟發(fā)。
二、簡答題
1.【參考答案】(1)知覺的選擇性。(2)知覺的整體性。(3)知覺的理解性。(4)知覺的恒常性。
2.【參考答案】(1)對目的任務的理解。(2)合理組織活動。(3)對活動的間接興趣。(4)排除內外因素的干擾。(5)過去知識的影響。
3.【參考答案】(1)及時復習。(2)合理分配復習時間。(3)復習方法多樣化。(4)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復習。(5)嘗試回憶與反復識記相結合。(6)掌握復習的“量”。除了這六種有效組織復習的方法外,還要重視對記憶品質的培養(yǎng),并注意用腦衛(wèi)生。
4.【參考答案】加德納認為,人的智力結構中存在著八種相對獨立的智力,這八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的組合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在不同領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是不同步的。加德納所提出的八種智力是:(1)言語智力。(2)邏輯—數學智力。(3)視覺—空間智力。(4)音樂智力。(5)運動智力。(6)人際智力(社交智力)。(7)自知智力(內省智力)。(8)自然觀察智力。后來,他又提出了第九種智力,即存在智力。
5.【參考答案】(1)生物遺傳因素。(2)社會文化因素。(3)家庭環(huán)境因素。(4)早期童年經驗。(5)學校教育因素。(6)個人主觀因素。此外,影響人格的因素還包括同輩群體、自然物理因素、自我調控因素等。
6.【參考答案】(1)問題的特征。(2)已有的知識經驗。(3)定勢與功能固著。(4)個體的情緒與動機。(5)原型啟發(fā)。(6)個性因素。
刷模擬
一、單項選擇題
1.【精析】A心理學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是一門中間(邊緣、交叉)學科。
2.【精析】D心理現象可以劃分為相互聯系又相互區(qū)別的兩個部分: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
3.【精析】D心理過程是心理活動的一種動態(tài)過程,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過程,它包括認識過程、情緒情感過程、意志過程三個方面。
4.【精析】D人的認識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表象、想象、言語和思維等。A項屬于情緒情感過程;B項屬于個性心理特征;C項屬于個性心理傾向性。
5.【精析】D個性心理是指表現在一個人身上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性的綜合,主要包括個性心理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兩個方面。
6.【精析】B個性心理傾向性是人的個性心理的動力系統(tǒng),是個性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它決定著人對現實的態(tài)度,決定著人對認識和活動對象的趨向和選擇,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愛好、理想、信念、世界觀等。
7.【精析】A1879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8.【精析】B構造主義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的直接經驗即意識,并把人的經驗分為感覺、意象和激情狀態(tài)三種元素。
9.【精析】C機能主義認為意識是一個連續(xù)不斷流動的過程,意識的作用就是使有機體適應環(huán)境;強調實用主義觀點,認為心理學應該把有效的心理過程作為研究對象而不是靜態(tài)的心理內容。
10.【精析】A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美國的心理學家華生;鐵欽納是構造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詹姆士是機能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羅杰斯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
11.【精析】D格式塔學派又叫完形心理學,該學派反對把意識分析為元素,而強調心理作為一個整體一個組織的意義,認為整體不能還原為各個部分、各種元素的總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體;整體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12.【精析】C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馮特是構造主義學派的奠基人;華生是行為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馬斯洛是人本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
13.【精析】A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塞爾發(fā)表了《認知心理學》一書,這本書的出版標志著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誕生。
14.【精析】B行為主義療法是心理治療中的第一勢力,精神分析療法是心理治療中的第二勢力,人本主義療法是心理治療中的第三勢力。
15.【精析】D感覺是一種最簡單的心理現象,是一切較高級、較復雜的心理現象的基礎。
16.【精析】C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題干所描述的“香味”“外觀”“果皮”,都是蘋果的個別屬性,故由此引發(fā)的心理活動是感覺。
17.【精析】A感覺閾限是指能夠引起人的感覺的刺激范圍。人的感官只對一定范圍內的刺激做出反應,只有在這個范圍內的刺激,才能引起人們的感覺。
18.【精析】B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叫絕對感覺閾限;人的感官覺察到這種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絕對感受性。
19.【精析】C差別感覺閾限也叫差別閾限,是指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的最小差異量(變化量)。
20.【精析】C剛剛能夠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物間的最小差異量,叫差別閾限。對最小差異量的感覺能力,叫差別感受性。差別感受性越高,差別閾限越小。品酒師能辨別酒精濃度微小的變化,說明其差別感受性高,差別閾限小。
21.【精析】A感受性與感覺閾限在數值上成反比關系。
22.【精析】C感覺適應是指由于刺激對感受器的持續(xù)作用而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象。題干所述的這兩種情況均屬于感覺的適應作用。
23.【精析】A在外界刺激持續(xù)作用下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適應。適應現象發(fā)生在所有的感覺中?!叭胫ヌm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是嗅覺的適應。
24.【精析】B明適應是指照明開始或由暗處轉入亮處時感受性下降的時間過程。暗適應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處轉入暗處時視覺感受性提高的時間過程。題干所述即為明適應。
25.【精析】B感覺對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象。題干中地理老師用不同的顏色來繪制教學地圖就是感覺對比的運用。
26.【精析】C幾個刺激物同時作用于同一感覺器官會產生同時對比現象。題干所述的黑人牙齒會顯得更白、“月明星稀”都是同時作用于視覺器官的,因此屬于同時對比現象。
27.【精析】C感覺對比分為兩種: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幾個刺激物同時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會產生同時對比現象。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會產生繼時對比現象。題干中先吃糖后吃橘子的順序表明是繼時對比。
28.【精析】B刺激停止作用后,暫時保留的感覺現象稱為感覺后效,又叫感覺后像。視覺有正后像和負后像之分。后像的品質與刺激物相同的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質與刺激物相反的叫負后像。綠花的后像是紅花,后像的品質與刺激物相反,所以是負后像。
29.【精析】B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暫時保留的感覺現象稱為感覺后效,即感覺后像。在各種感覺中,視覺的后效很顯著,又稱視覺后像。正是由于這種后像的存在,所以才使人對斷續(xù)出現的刺激產生連續(xù)的感覺。當然,這種斷續(xù)刺激的出現必須達到一定的頻率。因此,題干中人們把一幅幅不連貫的畫面看成連貫的動作、活動的景物運用的心理學原理是視覺后像。
30.【精析】B有些人由于某一感覺器官有缺陷,他們可以從其他健全的感官中得到補償,即感覺的代償。題干所述的盲人用靈敏的觸覺來代替視覺缺陷,屬于感覺的代償。
31.【精析】C一種感覺兼有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叫聯覺。題干所述是由聽覺(小刀刮竹子發(fā)出的聲音)引起其他感覺(覺得很冷,渾身不舒服)的現象,屬于聯覺。
32.【精析】D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人們認出“一面紅旗”是通過對“紅旗”的顏色、形狀等屬性的整體的感知,因此是知覺的活動過程。
33.【精析】D人在知覺客觀世界時,總是有選擇地把少數事物當成知覺的對象,而把其他事物當成知覺的背景,這種把知覺的對象優(yōu)先地從背景中區(qū)分出來的特性叫知覺的選擇性。題干中的小學教師運用生動的表情、抑揚頓挫的聲音引起學生的優(yōu)先知覺,即體現了知覺的選擇性。
34.【精析】A強度律是指作為知識的物質載體的直觀對象(實物、模象或言語)必須達到一定強度,才能為學習者清晰地感知。根據題干中“聲音洪亮”可知,該老師利用了感知規(guī)律中的強度律。
35.【精析】A知覺的整體性是指人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多種屬性整合為統(tǒng)一整體的過程。在知覺對象中,強度大的組成部分對事物的知覺有重要的意義,它往往決定對知覺對象的整體認識。人的面部特征是我們感知人體外貌的強度較大的刺激部分,因此只要認得人的面部特征,不管他的發(fā)型、服飾等如何變化,只要面部沒有變化,就依然能夠認出來。
36.【精析】B知覺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感知的事物加工處理,并用詞語加以概括賦予說明的加工過程。植物學家與木匠對植物的不同看法是由于他們知識經驗的不同,這是知覺理解性的表現。
37.【精析】D知覺的恒常性是指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知覺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fā)生變化時,人的知覺映像仍相對不變。不論知覺條件如何改變,我們對紅旗的知覺印象都是紅色,這屬于知覺的恒常性。
38.【精析】D根據知覺反映的客觀對象的特性不同,物體知覺可分為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
39.【精析】C吉布森和沃克進行的“視崖實驗”是一項旨在研究嬰兒深度知覺的實驗。
40.【精析】B動景運動是當兩個刺激物按一定的空間間隔和時間間隔相繼呈現時,我們就會看到從一個刺激物向另一個刺激物的連續(xù)運動。電視、電影、活動性商業(yè)廣告運用的就是這個原理。
41.【精析】C誘發(fā)運動是指一個物體的運動使其相鄰的一個靜止的物體產生運動的印象。人們看見月亮在動,是由浮云運動引起的,此現象為誘發(fā)運動。
42.【精析】D自主運動是指由于人的眼睛長時間注視一個固定的光點,從而發(fā)現光點飄忽移動的現象。
43.【精析】D運動后效是指注視向一個方向運動的物體之后,如果將注視點轉向靜止的物體,那么會看到靜止的物體似乎朝相反的方向運動。題干所述即為運動后效現象。
44.【精析】C我們對許多種族都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刻板觀念,比如,中國老話里有“文人相輕”“唯小人與女子難養(yǎng)”“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這些體現的都是刻板效應。
45.【精析】B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征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后,他還傾向于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征,這就是暈輪效應,也稱光環(huán)效應。如以偏概全、愛屋及烏。題干所述正是這一現象。
46.【精析】A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后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稱為首因效應,也叫第一印象效應。“新官上任”“初次見面”等都體現了首因效應的作用。
47.【精析】B“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強調的是新近獲得的信息對評價的影響,是近因效應的體現。
48.【精析】D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歸屬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具有同樣的特征,這種心理現象稱為“投射效應”。
49.【精析】C注意是指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是高級心理活動的條件。人的心理活動離不開注意,如果對事物不加注意,就會產生“心不在焉,則黑白在前而不見,擂鼓在側而不聞”的現象。
50.【精析】C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動有選擇地反映一定的對象而離開其余的對象,它表現出人的心理活動具有選擇性。這種選擇性不僅表現為選取某種活動和對象,而且表現為心理活動對這些活動和對象的比較長時間的保持。故題干所述體現了注意的指向性特征。
51.【精析】D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動停留在被選擇的對象上的強度或緊張度,即注意指向于一定事物時持有的聚精會神的程度。
52.【精析】C注意的指向性是注意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礎。
53.【精析】A無意注意也稱不隨意注意,是沒有預定目的、無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對一定事物所發(fā)生的注意。小鳥啄玻璃引起的學生們的注意屬于不隨意注意。
54.【精析】D“萬綠叢中一點紅”體現了刺激物之間顯著的對比關系。對比越明顯越易于引起人們的無意注意。
55.【精析】D刺激物的強度是引起無意注意的因素之一。在鬧市與安靜的閱覽室中不同的聲音引起人注意的程度不同,是由于刺激物的相對強度對注意產生的影響。
56.【精析】B有意注意是一種自覺的、有預定目的的,必要時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隨意注意。學習是預先有目的的,遇見困難時努力把自己的注意維持在學習上,即需意志努力,因此屬于有意注意。
57.【精析】B對目的、任務的理解是產生有意注意的條件之一。對活動目的、任務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越易于引起和維持有意注意。
58.【精析】C有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覺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題干所述學生的注意類型屬于有意后注意。
59.【精析】C有意后注意也稱隨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覺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礎上,經過學習、訓練或培養(yǎng)個人對事物的直接興趣達到的。題干所述的學生的閱讀行為屬于有意后注意。
60.【精析】A注意的廣度是指在同一時間內,人們能夠同樣清楚地知覺出來的對象的數目。題干所述符合注意的廣度的概念。
61.【精析】A注意的廣度也叫注意的范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人們能夠同樣清楚地知覺出來的對象的數目。看書時“一目十行”和“一次只能讀一句話”的差異就是注意廣度的差異。
62.【精析】B注意的穩(wěn)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對象或某一活動上的時間長短特性。持續(xù)的時間越長,說明注意的穩(wěn)定性越好。
63.【精析】C注意的穩(wěn)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對象或某一活動上的時間長短特性。
64.【精析】B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離開了當前應當完成的任務,而被無關的事物所吸引。聽課開小差,心理活動離開了當前上課任務,是注意的分散。
65.【精析】A由于人的感受性不能長時間地保持不變,總是有間歇地加強和減弱,因此注意力也表現出時高時低的周期性變化,這是注意的起伏現象。
66.【精析】B注意的動搖又叫注意的起伏,是指短時間內注意周期性的不隨意跳躍現象。預備信號與起跑信號的間隔時間非常短暫是為了避免注意的起伏對運動員產生影響。
67.【精析】C注意的分配是指個體在同一時間內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刺激進行注意,或將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動中?!把邸⒍?、手并用”體現了注意的分配。
68.【精析】C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進行兩種或多種活動時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對象的現象。題干表述的現象,都屬于注意的分配。
69.【精析】D課間時學生將注意集中在課外活動上,上課時學生需要將注意集中到學習任務上,因此教師應著力促進學生的注意轉移。
70.【精析】D根據新任務的要求,主動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上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去,這是注意的轉移。小劉很快把精力投入到新任務上,說明小劉注意的轉移能力非常好。
71.【精析】D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保持和再現。題干中對感知過的事物能回憶起來或者能再認出來屬于記憶。
72.【精析】B從信息加工的觀點看,記憶是人腦對所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存儲以及提取的過程。
73.【精析】A形象記憶是指對感知過的事物具體形象的記憶。這種形象并非單純指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聲音也是一種形象,對它的記憶便是形象記憶。
74.【精析】C運動記憶(動作記憶)是以過去做過的運動或動作為內容的記憶。它以過去的動作或操作動作所形成的表象為基礎,如在頭腦中保留的舞蹈動作、體操動作等都屬于運動記憶,具有容易保持、提取和恢復的特點。
75.【精析】C情緒記憶是以體驗過的某種情緒和情感為內容的記憶,是個體將過去經歷過的情緒、情感體驗保存在記憶中,并且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情緒情感被重新體驗到的過程?!傲佳砸痪淙?,惡語傷人六月寒”的大概意思是好話暖人心,壞話傷人心,符合情緒記憶的含義。
76.【精析】D語義記憶是人們對一般知識和規(guī)律的記憶,與特殊的地點、時間無關,表現在單詞、符號、公式、規(guī)則、概念這樣的形式中。
77.【精析】A情景記憶是以親身經歷的、發(fā)生在一定時間和地點的事件(情景)為內容的記憶。題干描述的是情景記憶。
78.【精析】A瞬時記憶即感覺記憶,其特點表現在:①信息貯存時間極短,大約0.252秒。②貯存的信息完全按客觀刺激的物理特征編碼,幾乎保持了輸入刺激的原樣,因此,具有鮮明的形象性。③信息保持的容量較大。④信息原始,記憶痕跡易衰退。
79.【精析】B瞬時記憶的主要編碼形式是圖像記憶,即外界刺激物的形象,也就是視覺編碼。
80.【精析】C瞬時記憶的保持時間一般為0.252秒,其時間不足以讓人記住并撥打電話號碼;長時記憶是在頭腦中長久保持的記憶,不會打完電話就忘記了號碼;能記住并撥打電話,打完后又忘記,說明記憶保持時間不長且易受干擾,屬于短時記憶。
81.【精析】B短時記憶的記憶容量有限,一般為7±2個組塊。
82.【精析】C短時記憶的編碼形式有聽覺編碼和視覺編碼。其中,聽覺編碼是短時記憶的主要編碼形式。
83.【精析】D復述是由短時記憶進入長時記憶的重要條件。注意是瞬時記憶進入短時記憶的條件。
84.【精析】D長時記憶是信息經過充分加工,在頭腦中長久保持的記憶。小朱對該文章的記憶就屬于長時記憶。
85.【精析】D記憶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回憶或再認三個環(huán)節(jié)。
86.【精析】D過去經歷的事物再次出現,仍然可以被識別出來,這是再認。做選擇題時,學生需要將正確答案挑選出來,即識別,因此屬于再認。
87.【精析】D回憶是人們過去經歷過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頭腦中重新出現的過程。在做簡答題時,學生根據考題回憶起以前學過的知識,即重現出來,屬于回憶。
88.【精析】B永久性遺忘是指識記過的材料,不經重新學習不能再行恢復的現象??荚囍幸驔]有復習到而答不出或想不起來,需要經過學習才能再認,屬于永久性遺忘。
89.【精析】C艾賓浩斯是第一個用實驗的方法研究高級心理過程的心理學家,并最早提出“遺忘曲線”。
90.【精析】B艾賓浩斯經過研究得出遺忘規(guī)律: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其趨勢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負加速,并且到一定程度便不再遺忘。
91.【精析】D老師教完古詩要求學生立即背誦,這是及時復習加強記憶的方法。
92.【精析】A過度學習達到50%,即學習的熟練程度達到150%時,學習的效果最好。讀書10遍剛剛能背誦即達到了100%的學習程度,只需再讀5遍,學習程度便能達到150%。
93.【精析】A痕跡消退說(痕跡衰退說)認為,遺忘是由記憶痕跡消退引起的,消退隨時間的推移自動發(fā)生?!叭站枚奔措S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遺忘,符合痕跡消退說。
94.【精析】B近因效應是指當人們識記一系列事物時對末尾部分項目的記憶效果優(yōu)于中間部分項目的現象。這種現象是由于近因效應的作用。信息前后間隔時間越長,近因效應越明顯。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記憶中逐漸模糊,從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時記憶中更為突出。
95.【精析】D材料的中間部分既受開端部分的前攝抑制,又受結尾部分的倒攝抑制,即受到雙重抑制的影響,所以記憶效果差。
96.【精析】C早上學習只受到倒攝抑制的影響,晚上學習只受到前攝抑制的影響,都屬于單一抑制;白天的學習則受到雙重抑制的影響,故早晚時間的學習記憶效果優(yōu)于白天。
97.【精析】D遺忘的壓抑(動機)說認為,遺忘是由于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壓抑被解除,記憶就能恢復。由于情緒緊張而引起的遺忘(考試時經常發(fā)生)就屬于這種類型。
98.【精析】D提取失敗說認為,遺忘是一時難以提取出需要的信息。“舌尖效應”之所以發(fā)生是因為編碼不準確,失去了檢索線索或線索錯誤。一旦有了正確的線索,經過搜尋,所需要的信息就能提取出來。
99.【精析】C提取失敗理論認為,遺忘是一時難以提取出需要的信息,遺忘之所以發(fā)生是因為編碼不準確,失去檢索線索或線索錯誤。一旦有了適當的提取線索,經過搜尋,那么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來。題干中媽媽給了一個提示之后,琪琪立馬流暢地背誦了起來,這與提取失敗理論的觀點相符合。
100.【精析】B同化說(認知結構說)認為,遺忘就其實質來說,是知識的組織與認知結構簡化的過程。當我們學到了更高級的概念與規(guī)律以后,高級的觀念可以代替低級的觀念,使低級觀念遺忘,從而簡化了認識并減輕了記憶。這是一種積極的遺忘。
101.【精析】A想象是人腦對已儲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這是一種高級的認識活動。
102.【精析】B無意想象又稱不隨意想象,是沒有預定目的,不由自主產生的想象。根據題干中的“不自覺”可知這種想象屬于無意想象。
103.【精析】A無意想象是一種沒有預定目的、不自覺產生的想象。夢是無意想象的極端表現。
104.【精析】B有意想象又稱隨意想象,是指有預定目的、自覺進行的想象,是意識活動的一種形式。小田構思他要描述的場景,是有預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屬于有意想象。
105.【精析】C再造想象是依據詞語或符號的描述、示意在頭腦中形成與之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依據《沁園春·雪》的描述,在頭腦中形成與之相應的北國風光的過程,屬于再造想象。
106.【精析】A創(chuàng)造想象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不依據現成的描述在人腦中獨立地創(chuàng)造出某種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阿Q”是魯迅先生在頭腦中獨自創(chuàng)造出來的形象,因此屬于創(chuàng)造想象。
107.【精析】D幻想是指向未來,并與個人愿望相聯系的想象。根據題干中的“長大后”可知是幻想。
108.【精析】B幻想是創(chuàng)造想象的一種特殊形式,幻想體現了個人的愿望,是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準備階段。
109.【精析】A黏合是把客觀事物的屬性、特征、部分在頭腦中結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過程。“龍”是黏合的典型體現。
110.【精析】B夸張是指改變客觀事物的正常特點,而對某些特點加以夸大和強調,使其增大、縮小、數量加多、色彩加濃等。根據“三千尺”“銀河”可知,詩句夸張地描述了瀑布的壯觀景象。
111.【精析】D典型化是指根據一類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過程。祥林嫂的形象是魯迅先生集中舊中國許多婦女的典型特征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此這種形象的構成方式屬于典型化。
112.【精析】B當人們的某些需要不能得到實際滿足時,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滿足或實現,這是想象的替代功能。“以凳子為馬,坐在凳子上假裝騎馬”就是利用了想象的替代功能。
113.【精析】D思維是借助語言、表象或動作實現的對客觀事物概括的和間接的認識,是認識的高級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部聯系。
114.【精析】B思維的概括性包含兩層含義:①把同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質特征抽取出來加以概括。②將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間的聯系和關系加以概括,得出有關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的結論。題干所述屬于思維概括性的第一層含義。
115.【精析】B思維的間接性是指人們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識經驗對客觀事物進行間接的認識。正是由于思維的間接性,人們才能超越感知覺提供的信息,認識那些沒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屬性,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題干中醫(yī)生根據病人身體的外部表現和自訴來診斷其內部器官的狀態(tài),體現的即是思維的間接性。
116.【精析】B學生依靠扳手指的實際動作為支柱來進行數學運算的思維過程,屬于直觀動作思維。
117.【精析】A具體形象思維是以直觀形象和表象為支柱的思維過程。表象是思維的材料,思維過程往往表現為對表象的概括、加工和操作。兒童是依賴于在頭腦中的表象進行思維的,屬于具體形象思維。
118.【精析】D分析思維是遵循嚴密的邏輯程序和規(guī)律,逐步推導,然后得出合乎邏輯的正確答案或做出合理結論的思維。題干中的結論是經過符合邏輯的推理得出的正確答案,故此過程利用的思維形式是分析思維。
119.【精析】C發(fā)散思維是指人們解決問題時,思路朝著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求得多種答案。教師聯想到學生缺課的多種可能性,是從已知的信息中產生多種信息的過程,屬于發(fā)散思維的過程。
120.【精析】C根據思維過程中是以日常經驗還是以理論為指導,可分為經驗思維和理論思維;根據思維探索目標的方向不同,可分為聚合思維和發(fā)散思維;根據思維的結果是否經過明確的思考步驟和對過程有無清晰的意識,可分為直覺思維和分析思維;根據思維的創(chuàng)新程度,可分為常規(guī)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121.【精析】A常規(guī)性思維也稱再造性思維,是指人們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按現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慣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122.【精析】B思維的一般過程包括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系統(tǒng)化與具體化。其中,分析與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其他過程都是由此派生出來的。
123.【精析】B綜合是在人腦中把事物或對象的個別部分或屬性聯合為一體。根據題干中的“各個段落綜合起來”可知是綜合。
124.【精析】C抽象是在人腦中把同類事物或現象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征抽取出來,舍棄個別的、非本質的特征的過程。
125.【精析】C系統(tǒng)化是指人腦把具有相同本質特征的事物歸納到一定類別系統(tǒng)中去的思維過程。例如,學生掌握數的概念,在掌握整數、分數知識之后,可以概括歸納為有理數;當數的概念擴大,學習了無理數之后,又可把有理數和無理數概括為實數;掌握了虛數之后,又可把實數和虛數概括為數,從而掌握了系統(tǒng)的數的知識。
126.【精析】B具體化是指人腦把經過抽象概括后的一般特征和規(guī)律推廣到同類的具體事物中去的過程。也就是用一般原理去解決實際問題,用理論指導實際活動的過程。新學的平方差公式是小明學習到的一般原理,用平方差公式解答數學題,即用一般原理解決實際問題,屬于具體化過程。
127.【精析】B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的認識,是思維活動的最基本形式,是構成人類知識的最基本成分。
128.【精析】B外延代表的是概念所能囊括的所有個體或樣例。內涵代表概念能夠反映的事物的本質特征。雞、鴨、豬、狗、虎、豹、魚等屬于脊椎動物概念所包含的樣例,因此都是脊椎動物這一概念的外延。
129.【精析】C判斷是指認識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系,它是事物之間的關系在人腦中的反映。題干中“雞不是鳥”反映的是“雞”這一概念和“鳥”這一概念之間的關系,故屬于思維形式中的判斷。
130.【精析】C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對象范圍。內涵越大,外延越小;內涵越小,外延越大,二者成反比。
131.【精析】A發(fā)散性思維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核心。
132.【精析】B發(fā)散性思維具有流暢性、靈活性(變通性)和獨創(chuàng)性(獨特性)的特點。
133.【精析】B流暢性是指在限定時間內產生觀念數量的多少,數量越多,流暢性越好。
134.【精析】B發(fā)散思維的主要特征包括流暢性、變通性(靈活性)和獨創(chuàng)性(獨特性)。其中,變通性是指摒棄以往的習慣思維方法而開創(chuàng)不同方向的能力。陳靜能用多種方法解題說明其思維的變通性較好。
135.【精析】D獨創(chuàng)性是指產生不尋常的反應和不落常規(guī)的能力,以及重新定義或按新的方式對所見所聞加以組織的能力。題干意為:知道別人不知道的,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比喻有想法,有獨到見解,故體現的是獨創(chuàng)性。
136.【精析】A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準備期,創(chuàng)造者收集、整理資料,即收集創(chuàng)造活動所必需的各種信息,組織已有的舊經驗,掌握必要的技能。題干中學生們?yōu)榱送瓿衫蠋煵贾玫娜蝿眨娂婇_始翻書,尋找實驗的相關內容即屬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準備期。
137.【精析】D豁朗期是指創(chuàng)造者經過長期醞釀,新假設產生或對考慮的問題豁然開朗,這種現象叫作靈感。
138.【精析】A情緒與人的生理需要相聯系,是原始的、低級的態(tài)度體驗。
139.【精析】B情感是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系的主觀體驗,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現象之一。
140.【精析】D心境是一種微弱的、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帶有彌散性的心理狀態(tài)。根據題干中“長期”可知,章山同學陷入的消沉彌散的狀態(tài)屬于心境。
141.【精析】B激情是一種爆發(fā)式的、猛烈而短暫的情緒狀態(tài),通常是由對個人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引起。題干中“頓時”“手舞足蹈”表明小李當時處于激情的情緒狀態(tài)。
142.【精析】C應激是出乎意料的緊迫情況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tài)?!爸恰笔窃凇扒榧薄睜顟B(tài)下的反應,屬于應激現象。
143.【精析】A道德感是根據一定的道德標準評價人的思想、意圖和言行時所產生的主觀體驗,表現在對待國家、集體、工作、事業(yè)、學習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各個方面,如愛國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責任感、義務感、事業(yè)心、榮譽感、羞恥感、自尊心等。少先隊員尊老愛幼,主動讓座,是道德感的體現。
144.【精析】C理智感是人認識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主觀體驗。理智感是在認識和評價事物過程中產生的情感,它是人們學習科學知識,認識和掌握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動力。
145.【精析】C美感是人們根據一定的審美標準對自然或社會現象及其在藝術上的表現予以評價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蒙娜麗莎》的微笑符合人的審美標準,讓人陶醉其中,這屬于美感。
146.【精析】C意志是指人自覺地確定目的,有意識地根據目的、動機調節(jié)支配行動,努力克服困難,實現目標的心理過程。題干所述是人的意志的具體表現。
147.【精析】A雙趨沖突指從自己同時都很喜愛的兩個事物中僅擇其一的心理狀態(tài)。題干中小明既想看電視又想做作業(yè)的矛盾心理就屬于雙趨沖突。
148.【精析】B雙避沖突是指必須從希望回避的兩種事物中選擇其一的心理狀態(tài)。題干中,某學生既不愿起床,又擔心遲到受到老師的批評,這兩個目標都是學生希望回避的,但必須選擇其一的矛盾心理,體現的正是雙避式沖突。
149.【精析】D趨避沖突是指對同一目的兼具好惡的矛盾心理。既想多游玩,又害怕多花錢,這是在旅游過程中產生的好惡取舍,是趨避沖突。
150.【精析】D小明面臨兩個目標,兩個目標同時具有吸引力和不利的因素,因此這里涉及的沖突是多重趨避沖突。
151.【精析】C意志的自覺性是指一個人能夠深刻地認識到行動的正確性和重要性,并自愿地調節(jié)和支配自己的行動,使之符合行動目的的品質。小明合理支配自己的時間,主動完成作業(yè)后才出去玩即體現了這一品質。
152.【精析】B意志的果斷性是一個人善于辨明是非、抓住時機、迅速而合理地采取決定和執(zhí)行決定的品質。
153.【精析】B意志的自制性是一個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言行的品質。題干中的教師能夠控制自己的不愉快情緒照常上課,體現了其意志的自制性。
154.【精析】C意志的堅韌性(堅持性)是指一個人在執(zhí)行決定時,以充沛的精力和頑強的毅力,百折不撓地克服重重困難,堅持到底的品質。女排奮力拼搏,勇奪冠軍,正是意志堅韌性的體現。
155.【精析】A題干所述為需要的概念。
156.【精析】B動機是一種由目標或對象所引導、激發(fā)和維持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
157.【精析】D題干意為: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趣的人,強調了興趣對學習的積極作用。
158.【精析】C間接興趣是由認識事物的目的和結果所引起的。題干中老師是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知識帶來的結果感興趣,因此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間接興趣。
159.【精析】C與個體的情感和價值觀相聯系,個體長期指向一定客體、活動和知識領域的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興趣是個體興趣。
160.【精析】D情境興趣是指由環(huán)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發(fā)的興趣,持續(xù)時間較短,是一種喚醒狀態(tài)的興趣,如某人最近突然對游泳感興趣。
161.【精析】A能力是直接影響人的活動效率,促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
162.【精析】D幾種相關的、結合在一起的能力統(tǒng)稱為才能。才能的高度發(fā)展是天才。
163.【精析】B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種類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它是從事一切活動所必備的能力的綜合,如觀察力、記憶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164.【精析】C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獲得各種各樣的知識,主要依賴于人的認知能力。學習、研究、理解、概括、分析均屬于認知能力的范疇。
165.【精析】C社交能力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如組織管理能力、言語感染能力、判斷決策能力、調解糾紛能力、處理意外事故的能力等。
166.【精析】B流體智力是一種以生理為基礎的認識能力,屬于人類的基本能力,在個體差異上受教育、文化的影響較少,主要依賴于個體的先天稟賦。
167.【精析】D卡特爾將人的智力分為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晶體智力是指應用從社會文化中習得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的能力。
168.【精析】A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
169.【精析】B空間智力也稱視覺—空間智力,表現為對線條、形狀、結構、色彩和空間關系的敏感,以及通過平面圖形和立體造型將它們表現出來的能力。繪制三維立體圖形需要的是空間智力,故題干所述體現了學生在空間智力方面的差異。
170.【精析】B自知智力在哲學家、心理學家、思想家、神學家等人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因此,在四個選項中,自知智力較高的人比較適合的職業(yè)是心理咨詢師。
171.【精析】D題干意為:人長大后的行為活動多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時代,反映了早期經驗對人的影響。
172.【精析】B我國古代思想家王充提出“施用累能”,即能力是在使用中積累的,也就是說人的各種能力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最終形成的,說明了社會實踐對智力的影響。
173.【精析】B人格的獨特性是指一個人的人格是在遺傳、成熟、環(huán)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遺傳、生存及教育環(huán)境,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心理特點?!叭诵牟煌魅缙涿妗边@句俗語為人格的獨特性做了最好的詮釋。
174.【精析】B人格的穩(wěn)定性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時間的持續(xù)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題干反映的是人格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175.【精析】D人格的功能性表現在: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時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而是人生成敗的根源之一?!靶愿駴Q定命運”突出了人格的功能性。
176.【精析】C人格的整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當一個人的人格結構各方面彼此和諧一致時,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則,會出現適應困難,甚至出現“分裂人格”。
177.【精析】B人的氣質差異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經系統(tǒng)活動過程的特性所制約,具有一定的遺傳色彩。
178.【精析】B氣質是指個體與生俱來的心理活動動力方面的特征,無好壞之分。
179.【精析】B膽汁質類型的人坦率熱情,精力旺盛,容易沖動,脾氣暴躁;思維敏捷,但準確性差;情感外露,但持續(xù)時間不長。
180.【精析】A多血質的人,情感豐富外露但不穩(wěn)定,思維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潑好動、熱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淺薄,行動敏捷、適應力強;缺乏耐心和毅力,穩(wěn)定性差,見異思遷。由“活潑好動、喜歡交朋友、見異思遷”等詞可知,題干中學生的氣質類型屬于多血質。
181.【精析】C黏液質類型的人情緒平穩(wěn)、表情平淡,思維靈活性略差但考慮問題細致而周到,安靜穩(wěn)重、踏踏實實、沉默寡言、喜歡沉思,自制力強、耐受力高、內剛外柔,交往適度、交情深厚;但他們的行為主動性較差,缺乏生氣,行動遲緩。林沖就是其代表。
182.【精析】C抑郁質類型的人情緒體驗深刻、細膩持久,情緒抑郁、多愁善感,不善交際、孤僻離群,踏實穩(wěn)重、自制力強,行為舉止緩慢,軟弱膽小,優(yōu)柔寡斷。題干所述符合抑郁質氣質類型的特征。
183.【精析】B多血質的特點是反應迅速、有朝氣、動作敏捷、情緒不穩(wěn)定,其神經系統(tǒng)能承受強烈而持久的刺激,興奮和抑制過程的相對力量是平衡的,并且興奮和抑制之間能迅速轉化,表現為強、平衡、靈活。
184.【精析】C巴甫洛夫將動物的高級神經活動分為四種類型:興奮型(不可遏制型)對應的是膽汁質;活潑型對應的是多血質;安靜型對應的是黏液質;弱型(抑制型)對應的是抑郁質。
185.【精析】D對抑郁質的學生,教師應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對其多關心、愛護,不宜在公開場合下指責,不宜過于嚴厲的批評,培養(yǎng)他們親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及敏感、機智、認真、細致、高自尊的優(yōu)點。
186.【精析】D性格是人格結構的核心成分,是人與人相互區(qū)別的主要方面。
187.【精析】C性格是指人對客觀現實的較穩(wěn)定的態(tài)度與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相結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性格有好壞之分,最能直接地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風貌。
188.【精析】A節(jié)儉即生活儉省,有節(jié)制,反映的是對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所以屬于性格的態(tài)度特征。
189.【精析】B性格的意志特征指個體自覺地確定目標,調節(jié)支配行為,從而達到目標的性格特征。
190.【精析】A性格的理智特征指個體在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認知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認知特點和風格。
191.【精析】D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弗洛伊德對人格結構的劃分;奧爾波特把人格特質分為共同特質和個人特質兩種,又將個人特質分為首要特質、中心特質和次要特質三種;榮格按照心理活動的指向性將性格劃分為內向和外向。
192.【精析】C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認為,人格結構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其中,本我遵循快樂原則,自我遵循現實原則,超我遵循道德原則。
193.【精析】A埃里克森提出了人格發(fā)展的八階段理論。
194.【精析】A小學生一般處于童年期(612歲),該階段的發(fā)展任務是培養(yǎng)勤奮感。即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體驗著能力的實現。
195.【精析】D“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是對自我及其角色提出的疑問,與此相關的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
196.【精析】A奧爾波特認為人格是由特質構成的,并將人格特質分為個人特質和共同特質兩類。
197.【精析】B首要特質是一個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質,它影響到一個人各方面的行為?!岸喑钌聘小笨梢哉f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質。
198.【精析】C中心特質是構成個體獨特性的幾個重要的特質,在每個人身上大約有510個。題干所說的是林黛玉的幾個重要的特質,故屬于中心特質。
199.【精析】A問題是指給定信息與要達到的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00.【精析】C問題解決具有目的性、認知性和序列性三個特點。A項只包含了回憶這一單一認知活動,不符合問題解決的序列性;B項沒有明確的目的性;D項屬于自動化的操作,沒有認知成分的參與。C項同時具有目的性、認知性和序列性三個特點,故屬于問題解決。
201.【精析】C問題解決的基本過程是:發(fā)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發(fā)現問題是問題解決的首要環(huán)節(jié)。
202.【精析】B明確問題(理解問題)最基本的條件是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礎上,把整個問題分解為局部問題,使矛盾充分暴露,再通過比較分析,找出主要矛盾,這是理解問題的關鍵。
203.【精析】B問題解決的過程包括四個階段,即發(fā)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其中,提出假設是問題解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204.【精析】A問題解決的策略包括嘗試(算法式)策略與啟發(fā)式策略。
205.【精析】B算法策略是將所有可能的針對問題解決的方法都一一列舉出來并進行嘗試,直到最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題干所述是算法式策略在問題解決中的運用。
206.【精析】B啟發(fā)法指基于一定的經驗,根據現有問題狀態(tài)與目標狀態(tài)的相似關系,采取較少的操作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207.【精析】B題干中“將學期報告分解成一個個小任務”即將問題分解為若干子問題,尋找解決每一個子問題的手段,這種通過子問題的解決,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的方法就是手段—目的分析法。
208.【精析】B類比法(類推法)指在問題情境和曾經熟悉的某情境之間做出類比,用熟悉的解題方法“以此類推”來解決新問題。因此,題干表述為類推法。
209.【精析】C定勢(心向)是指重復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tài)。穆麗麗認為“一斤鐵比一斤棉花重”是受“鐵比棉花重”的思維定勢的影響,而忽略了前提條件“一斤”。
210.【精析】B功能固著是指個體在解決問題時往往只看到某種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這是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對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題干中只看到紐扣扣衣服的功能,無視其他功能,屬于功能固著。
211.【精析】D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問題解決。動機過強或動機過弱,都不利于問題解決。
212.【精析】B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原型啟發(fā)是指從其他事物上發(fā)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對解決問題起了啟發(fā)作用的事物叫原型。題干問的是“相類似的事物”,因此是原型。
213.【精析】D原型啟發(fā)指根據事物的本質特征而產生新的設想和創(chuàng)意。生活中所接觸的每個事物的屬性和特征在頭腦中都可形成“原型”。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問題解決者在“原型”中獲得一些原理的啟發(fā),使其結合當前問題的有關知識,形成解決方案,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題干中的芭蕾舞旋轉長裙和游泳圈就是“原型”,由此發(fā)明了充氣雨衣,體現了原型啟發(fā)的作用。
214.【精析】B一般認為創(chuàng)造性是指個體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稱為創(chuàng)造力。
215.【精析】B智力與創(chuàng)造力有關。高智力未必有高創(chuàng)造力,低智力一定不可能有高創(chuàng)造力,高創(chuàng)造力必有高于中等水平以上的智力。
216.【精析】A方法擴散,即以解決某一問題或制造某種事物的方法為擴散點,設想出利用該種方法的各種可能性。例如,盡可能多地列舉出用“吹”的方法可以完成的事情。
217.【精析】B形態(tài)擴散,即以事物的形態(tài)(如顏色、味道、形狀等)為擴散點,設想出利用某種形態(tài)的各種可能性。例如,利用紅色可以做什么、辦什么事。
218.【精析】C自我設計訓練課是一種靈活性較強的訓練課程,教師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材料與工具,讓學生利用這些材料,實際動手去制作某種物品。
二、簡答題
1.【參考答案】(1)客觀因素(刺激物自身的特點):①刺激物的強度。②刺激物之間的對比性。③刺激物的新異性。④刺激物的運動和變化。
(2)主觀因素(人本身的狀態(tài)):①當時的需要。②當時的特殊情緒狀態(tài)。③當時的直接興趣。④個體的知識經驗等。
2.【參考答案】(1)原有活動吸引注意的強度。(2)新事物的性質與意義。(3)事先是否具有轉移注意的信號。(4)個體的神經類型和自控能力。
3.【參考答案】(1)時間很短。(2)容量有限。(3)意識清晰。(4)操作性強。(5)易受干擾。
4.【參考答案】(1)識記材料的性質與數量。(2)記憶任務的長久性和重要性。(3)識記材料的序列位置。(4)學習程度。(5)時間因素。(6)識記者的方法與態(tài)度。(7)情緒和動機。
5.【參考答案】發(fā)散思維有以下三個特征:
(1)流暢性。即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產生不同觀念的數量的多少。
(2)變通性(靈活性)。即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guī),不鉆牛角尖,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
(3)獨創(chuàng)性(獨特性)。即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能獨具匠心,想出不同尋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輩的意見,具有新奇性。
6.【參考答案】(1)運用啟發(fā)式教學,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并將發(fā)散思維與集中思維相結合。
(3)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能力。
(4)組織創(chuàng)造性活動,正確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5)開設具體創(chuàng)造性課程,教授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策略和創(chuàng)造技法。
(6)結合各學科特點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
7.【參考答案】(1)心境:一種微弱的、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帶有彌散性的心理狀態(tài)。
(2)激情:一種爆發(fā)式的、猛烈而短暫的情緒狀態(tài)。
(3)應激:在出乎意料的緊迫情況下所引起的急速而感到緊張的情緒狀態(tài)。
8.【參考答案】(1)意志的自覺性。(2)意志的果斷性。(3)意志的自制性。(4)意志的堅韌性(堅持性)。
9.【參考答案】(1)加強生活目的性教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遠大的理想和信念,培養(yǎng)學生行為的目的性,減少其行為的盲目性。
(2)加強養(yǎng)成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自制能力。
(3)組織實踐活動,在困難環(huán)境中鍛煉學生的意志,讓學生取得意志鍛煉的直接經驗。
(4)教育學生正確地對待挫折。
(5)根據學生意志品質上的差異性,采取不同的鍛煉措施。
(6)發(fā)揮教師、班集體和榜樣的模范作用,給予必要的紀律約束。
(7)加強自我鍛煉,從點滴小事做起。
10.【參考答案】(1)遺傳與營養(yǎng)。(2)產前環(huán)境和早期經驗。(3)教育與教學。(4)社會實踐。(5)主觀能動性。
11.【參考答案】(1)注重對學生早期能力的培養(yǎng)。(2)加強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訓練。(3)針對學生的能力差異因材施教。(4)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5)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基本途徑。(6)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12.【參考答案】(1)獨特性。(2)穩(wěn)定性。(3)統(tǒng)合性(整合性)。(4)功能性。(5)社會性。(6)復雜性。
13.【參考答案】(1)態(tài)度特征。(2)意志特征。(3)情緒特征。(4)理智特征。
14.【參考答案】弗洛伊德重視人格的發(fā)展階段問題,將人格發(fā)展分為五個時期:
(1)口腔期(01.5歲)。口腔期(或口欲期)是個體性心理發(fā)展的最原始階段,其原始性的性力集中在口部,靠吮吸、咀嚼、吞咽、咬等口腔活動獲得快感與滿足。
(2)肛門期(1.53歲)。在肛門期,幼兒快感的獲得主要來自于對糞便的排泄與克制,因而對肛門的活動特別感興趣,并因此獲得滿足。
(3)性器期(36歲)。這個階段生殖器成為性敏感區(qū)。這一階段的性滿足涉及對異性父母的性幻想以及玩弄和展示生殖器。兒童以異性父母作為“性戀”的對象,戀父情結和戀母情結正是在這一階段產生的。
(4)潛伏期(612歲)。這一時期的性沖動暫時停止活動,兒童中止對異性的興趣,傾向多和同性者來往。這個時期的最大特點是對性缺乏興趣,男女兒童的界限已很清楚。但是性力的沖動并沒有消失,而是轉向今后社會生活所必需的一些活動——學習、體育、歌舞、藝術、游戲等。
(5)生殖期(1218歲)。在這個時期,個人的興趣逐漸地從自己的身體刺激的滿足轉變?yōu)楫愋躁P系的建立與滿足,所以又稱兩性期。兒童這時已從一個自私的、追求快感的孩子轉變成具有異性愛權力的、社會化的成人。弗洛伊德認為這一時期如果不能順利發(fā)展,兒童就可能產生性犯罪、性倒錯,甚至患精神病。
15.【參考答案】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
(1)本我。本我位于人格結構的最底層,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組成的能量系統(tǒng),包括各種生理需要。它遵循快樂原則。
(2)自我。自我是從本我中逐漸分化出來的,位于人格結構的中間層。其作用主要是調節(jié)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它遵循現實原則,以合理的方式來滿足本我的要求。
(3)超我。超我位于人格結構的最高層次,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會規(guī)范、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其形成是社會化的結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則。
16.【參考答案】(1)嬰兒前期(01.5歲)——基本信任對基本不信任,發(fā)展任務是培養(yǎng)信任感。
(2)嬰兒后期(1.53歲)——自主感對羞怯和疑慮,發(fā)展任務是培養(yǎng)自主性。
(3)幼兒期(36歲)——主動感對內疚感,發(fā)展任務是培養(yǎng)主動性。
(4)童年期(612歲)——勤奮感對自卑感,發(fā)展任務是培養(yǎng)勤奮感。
(5)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發(fā)展任務是培養(yǎng)自我同一性。
(6)成年早期(1825歲)——友愛親密對孤獨,發(fā)展任務是發(fā)展親密感。
(7)成年中期(2550歲)——繁殖對停滯,發(fā)展任務是獲得繁殖感。
(8)成年晚期(50死亡)——完美無憾對悲觀絕望,發(fā)展任務是獲得完善感。
17.【參考答案】(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4)培養(yǎng)思考問題的習慣。(5)訓練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思維水平。
18.【參考答案】(1)環(huán)境。從環(huán)境方面來說,家庭與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是影響個體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因素。
(2)智力。創(chuàng)造性與智力的關系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二者既有獨立性,又在某種條件下具有相關性,在整體上呈正相關趨勢。高智力是高創(chuàng)造性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3)個性。一般而言,創(chuàng)造性與個性二者之間具有互為因果的關系。高創(chuàng)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個性特征:①具有幽默感。②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③能夠容忍模糊與錯誤。④喜歡幻想。⑤具有強烈的好奇心。⑥具有獨立性。
三、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1)氣質是人的天性,無好壞之分。它只給人們的言行涂上某種色彩,但不能決定人的社會價值,也不直接具有社會道德評價含義。氣質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就,任何氣質類型的人只要努力都可以獲得成功。材料中,王亮和王峰雖然氣質類型不同,但二者成績不相上下,齊頭并進便體現了這一點。
(2)根據材料可以判斷王亮屬于膽汁質,王峰屬于黏液質。
?、倌懼|氣質類型的人,在情緒方面,無論是高興還是憂愁,體驗都非常強烈,也進行得非常迅速,而在情緒爆發(fā)之后,很快又平靜下來。智力活動具有極大的靈活性,但理解問題有粗枝大葉、不求甚解的傾向。在行動上生機勃勃,頑強有力。概括地說,膽汁質是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剛強、易感情用事為主要特征的,整個心理活動籠罩著迅速而突發(fā)的色彩。對膽汁質的學生,教師應采取直截了當的教育方式,但是這些學生不宜輕易激怒,對其批評要有說服力,培養(yǎng)其自制力、堅持到底的精神和豪放、勇于進取的個性品質。
②黏液質氣質類型的人,情緒興奮性比較微弱,心情比較平穩(wěn),變化緩慢,他們經常心平氣和,很難出現波動的情緒狀態(tài),不容易發(fā)出強烈的不安和激情。他們喜歡沉思,在進行任何工作之前都做細致的考慮。能夠執(zhí)行已做出的決定,不慌不忙地去完成工作。往往對已習慣的工作表現出極大熱情,而不容易習慣于新工作。概括地說,黏液質是以穩(wěn)重但靈活性不足、踏實但有些死板、沉著冷靜但缺乏生氣為主要特征的。對黏液質的學生,教師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讓他們有考慮和反應的足夠時間,培養(yǎng)其生氣勃勃的精神、熱情開朗的個性和以誠待人、工作踏實、頑強的品質。
2.【參考答案】(1)材料中的劉老師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龠\用啟發(fā)式教學,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材料中,一開始學生對“畫風”一臉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劉老師通過模象直觀讓學生聽風的聲音,并運用巧妙的提問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動機。
?、谂囵B(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材料中,劉老師在學生思路打開之后,進一步鼓勵大家“比比誰畫得又多又有創(chuàng)意”,這樣能夠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流暢性和獨特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措施有很多,除了上述方法外,教師還可以:①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能力。②組織創(chuàng)造性活動,正確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③開設具體的創(chuàng)造性課程,教授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策略和創(chuàng)造技法。④結合各學科特點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
關于小伙伴們提問的問題老師已經解答完畢,希望老師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希望所有學員在牛賬網學有所成,關注牛賬網即可了解更多有關教資考試內容。
牛賬網2022年教師資格證新課上線,全新升級的新課從多年成功輔導的經驗中,以學員實際需求為出發(fā)點,結合教資考試命題規(guī)律、重點、難點,融入先進的教學理念,針對不同學員開設2022年幼兒園全程班、小學全程班、初中全程班、高中全程班及面試等課程等,為不同學員量身打造,帶你高效備考2022年教師資格證考試。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