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率調整對企業(yè)稅收籌劃包括哪些影響
來源:牛賬網 作者:大智老師 閱讀人數:11460 時間:2023-07-28
稅率調整對企業(yè)稅收籌劃有哪些影響,稅率調整后納稅人發(fā)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原稅率為17%和11%的,改為16%和10%,具體的影響下文就以案例的形式來給大家做具體的分析。如果各位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都可以來牛賬網咨詢在線答疑老師,老師將會第一時間為您答疑解惑。

【案例】
甲公司為從事貨物加工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加工的貨物及采購的原材料適用增值稅率為17%,城建稅稅率為7%,教育費附加的征收率為3%,地方教育費附加的征收率為2%,企業(yè)未享受企業(yè)所得稅優(yōu)惠,適用企業(yè)所得稅率為25%。根據2018年度財務預算,甲公司5月-12月銷售收入100000萬元,銷售成本80000萬元。為簡化分析,假定企業(yè)當月購進原材料全部加工成產品并銷售,在銷售成本中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為20%,暫不考慮其他費用因素的影響。本案例分析企業(yè)經營中購銷合同標的分別是否含增值稅,按稅改前后(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兩種情形進行比較。
情形一:以不含增值稅價格作為標的簽訂合同
即企業(yè)簽訂購銷合同均是以不含增值稅價格作為合同標的,且合同期限覆蓋2018年全年,預計稅改后仍按原合同繼續(xù)執(zhí)行。
?按稅改前政策。2018年5月-12月,實現銷售收入100000萬元,銷項稅額17000萬元(100000×17%)。相應發(fā)生銷售成本80000萬元。其中,人工成本16000萬元(80000×20%),扣除人工成本后的原材料成本64000萬元(80000-16000);因企業(yè)未采取勞務派遣等外包用工方式,人工成本不涉及進項稅額抵扣,故進項稅額為10880萬元(64000×17%)。這期間應繳納增值稅為6120萬元(17000-10880)。
?按稅改后政策。2018年5月-12月,實現銷售收入100000萬元,銷項稅額16000萬元(100000×16%)。相應發(fā)生銷售成本80000萬元,扣除人工成本后的原材料成本64000萬元,進項稅額10240萬元(64000×16%)。期間應繳納增值稅為5760萬元(16000-10240)。
?增值稅變化。稅改后政策與稅改前政策相比較,甲公司應繳納增值稅減少了360萬元(6120-5760)。
?利潤變化。因企業(yè)簽訂購銷合同均是以不含增值稅價格作為合同標的,故銷售收入、銷售成本在稅改前后不會發(fā)生變化。但是由于應繳納的增值稅減少,其相應的城建稅及附加稅費減少了4?2萬元〔360×(7%+3%+2%)〕,故該期間利潤增加4?2萬元。
情形二:以含增值稅價格作為標的簽訂合同
即企業(yè)簽訂的購銷合同均是以含增值稅價格作為標的,且合同期限覆蓋2018年全年,預計稅改后仍按原合同繼續(xù)執(zhí)行。
?按稅改前政策。與情形一的計算相同,即應繳納增值稅為6120萬元。
?按稅改后政策。由于是以含增值稅價格作為標的簽訂合同,在貨物適用的增值稅率發(fā)生變化時,其對應的收入和成本會發(fā)生變化。
2018年5月-12月,按照稅改前所簽訂的合同約定以含稅價作為標的,則含稅銷售額在稅改前后均不變,為117000萬元〔100000×(1+17%)〕,稅改后實現的銷售收入將變?yōu)?0086?07萬元〔117000÷(1+16%)〕,銷項稅額為1613?93萬元(10086?07×16%)。發(fā)生的銷售成本中,人工成本在稅改前后均不變,為16000萬元,扣除人工成本后原材料成本的含稅金額在稅改前后均不變,為74880萬元〔64000×(1+17%)〕,稅改后將變?yōu)?455?72萬元〔74880÷(1+16%)〕,則發(fā)生的銷售成本將變?yōu)?055?72萬元(16000+6455?72),進項稅額為1032?28萬元(6455?72×16%)。應繳納增值稅為580?65萬元(1613?93-1032?28)。
?增值稅變化。稅改后政策與稅改前政策相比較,甲公司應繳納增值稅減少了31?35萬元(6120-580?65)。
?利潤變化。相比于稅改前,稅改后銷售收入增加86?07萬元(10086?07-100000),銷售成本增加55?72萬元(8055?72-80000)。因應繳納的增值稅減少,其相應的城建稅及附加稅費也減少了3?24萬元〔31?35×(7%+3%+2%)〕,故該期間利潤增加了34?59萬元(86?07-55?72+3?24)。
對處于增值稅抵扣鏈條中間環(huán)節(jié)的甲公司而言,相比于情形一,情形二獲利更多。
【案例總結】
企業(yè)間的合作是共贏,面對國家出臺的減稅大禮包,合作雙方應主動協商,共同分享稅改政策紅利。
?全面分析,積極應對。此次稅改不但涉及案例中17%的增值稅稅率下調,還涉及11%的增值稅稅率下調和統一增值稅小規(guī)模納稅人標準等政策的變化。企業(yè)應積極關注政策變化,全面梳理已簽訂的各項采購、銷售和服務合同,分析稅改對企業(yè)的影響,既要考慮對自身的影響,還要考慮對合作方的影響。對已簽訂尚未執(zhí)行的合同,企業(yè)可積極與合作方協商,約定如果在稅改后實施合同,按照合作雙贏原則,考慮在標的價格或質量等方面做相應變動,以共享稅改政策紅利。比如,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統一增值稅小規(guī)模納稅人標準的通知》(財稅〔2018〕33號)第一條規(guī)定,增值稅小規(guī)模納稅人標準為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500萬元及以下。第二條規(guī)定,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已登記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單位和個人,在2018年12月31日前,可轉登記為小規(guī)模納稅人,其未抵扣的進項稅額作轉出處理。如果企業(yè)是正在執(zhí)行合同的合作方,根據新政策由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轉登記為小規(guī)模納稅人,應如何繼續(xù)履行合同?可考慮以原合同的不含增值稅報價為基礎協商修改合同。
?妥善處理好過渡期交易。如前述案例分析,因增值稅稅率的降低,稅改前以含增值稅價格為標的簽訂的合同,在稅改后對銷售方而言獲利多些,對購進方而言獲利要少些。因為此次稅改新政從2018年5月1日起實施,在新政實施前,即2018年4月這個過渡期內實施的合同,如果是以含增值稅價格作為合同標的的采購事項,應盡量執(zhí)行,避免稅改后執(zhí)行,導致出現可抵扣的進項稅額減少,且購進成本增加的不利現象出現。反之,對于銷售合同,如果購進方許可,可考慮適度延后。
?完善合同標的定價方式。為應對國家對增值稅稅率由三檔簡并至兩檔的政策預期變化,企業(yè)應及時修改采購制度,除國家有特殊規(guī)定外,擬采購項目招標的標書等可用不含增值稅的報價為基礎進行比價。對尚未簽訂的采購合同,也可約定以不含增值稅價為合同標的。
?積極響應,讓利于民。對處于增值稅抵扣鏈條最終環(huán)節(jié)的企業(yè),可考慮通過提高產品(服務)品質、適當降低價格等方法,提高產品競爭力。
以上就是小編關于稅率調整對企業(yè)稅收籌劃包括哪些影響問題做出的解答,希望各位小伙伴看完以后都能有所收獲。好的學習方法+周密的學習計劃+持之以恒的堅持=成功的秘訣!如果你想要學習更多關于會計相關知識的,歡迎來牛賬網官網解鎖更多會計實操及會計考證課程。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是一件需要毅力、需要耐力的事情,在會計這個行業(yè),政策變化、知識更新都是較為常見的事情,因此活到老學到老并非夸夸其談,為了讓小伙伴們在學習的道路上順順當當,牛賬網現推出稅務資料免費領的活動,純干貨、純贈送,趕緊看看吧。
資料二:增值稅、個稅、社?!W上報稅申報流程(電子版分享)
資料三:剛畢業(yè)大學生,竟然不需要老會計帶,原來是偷偷學習了這個
更多會計實操干貨資料點擊免費領取它就屬于你哦。
贊

